一篇文章看懂和计算电气间隙!搞电气的一定要看看!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短空间距离。爬的意思,可以看做一个蚂蚁从一个带电体走到另一个带电体必须经过短的路程,就是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空间短距离。可以看做是一个带翅膀的蚂蚁,飞的短距离。包括带电零件之间以及带电零件与接地零件之间的短空气距离;带电零件与易碰零件之间的小空气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两个概念,在进行判断时必须同时满足,不可以相互替代。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对电气产品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电气产品中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距离过小,很容易短路或漏电,使外壳带电,危害人身安全;不同电位的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过小,也容易造成极间短路或极间漏电,引发火灾或绝缘功能的失效,使电气产品的绝缘性能下降。
因此 ,在安全检验中,需在熟悉电器产品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辨出各绝缘结构的组成,分清带电部件和可触及部位,确定它们之间的爬 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路径,用符合标准要求的测量设备量化路径,判定产品在该项 目上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爬电距离是由电气设备的额定电压、绝缘材料的耐泄痕性能以及绝缘材料表面形状等因素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耐受环境的水平。爬电距离取决于工作电压的有效值、绝缘材料对其影响较大。
电气间隙是由雷电冲击电压决定的,它决定了电气设备的外绝缘水平。它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电压的峰值,电网的过电压等级对其影响较大。
注: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所以根据定义,爬电距离任何时候不可以小于电气间隙。当然对于两个带电体,是无法设计出爬电距离小于电气间隙来的。
对小空气间隙的要求:
单纯以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相间和相对地的小空气间隙应满足下属要求。
以空气和绝缘板组合成的复合绝缘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带电体和绝缘板之间的小空气间隙应满足下属要求:
对3.6kV、7.2kV和12kV设备应不小于30mm;
对24kV设备应不小于45mm;
对40.5kV设备应不小于60mm。
以空气或以空气—绝缘材料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应考虑绝缘材料的厚度、设计场强和老化,并应按照DL/T 593中6.2.8的要求进行凝露试验。只要能通过凝露试验,小空气间隙可以适当小于上述规定的距离。
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
3、确定污染等级;
4、确定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缘、加强绝缘)。
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
3、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5、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缘、加强绝缘)。
确定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所考虑因素:
爬电距离: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电气间隙:确定电器产品的电气间隙,必须依据系统的绝缘配合,而绝缘配合则是建立在瞬时过电压被限制在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而系统中的电器或设备产生的瞬时过电压也必须低于电源系统规定的冲击电压。
因此:
1.电器的额定绝缘电压应≥电源系统的额定电压
2.电器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应≥电源系统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3.电器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应≤电源系统的额定冲击耐受电压。
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注意:可动零部件应使其处在不利的位置;爬电距离不能小于电气间隙值;承受了机械应力试验。
举例:高压柜在高海拔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怎么决定?依据什么标准?
平常的高压柜是以海拔不超过1000m设计的,高海拔的电气间隙按海拔每增加1000m(在1000m的基础上),间隙加大10%(例如10KV开关柜海拔为3000的电气间隙应该大于或等于%为150mm)爬电距离可按照II级污秽条件来设计其外绝缘爬电距离,即瓷质18mm/KV,有机绝缘为20mm/KV(个别污秽较重地区可按25mm/KV来考虑)。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测量手段的选择:
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路径后,就可用游标卡尺、千分尺 、直尺等量具进行度量,按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小距离 (注意工作电压的大小)来判断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否合格。
测量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时的注意事项:
1、测量时设备一定不可带电;
2、测量爬电距离时,注意两个绝缘材料之间的接合处(如胶合)
亦被视为上述表面;
3、对包含抽出式部件的成套设备,需在试验位置、分离位置分别验证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4、当成套设备中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时,需在相对运动部件处于不利位置时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